【身边人身边事】一堂40秒的安全课 |
|
|
|
每天清晨,当山城的薄雾还萦绕在塔吊之间,他已穿梭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用沾露的工程靴丈量每寸未醒的工地,用带着川音的安全叮嘱唤醒沉睡的钢筋水泥。 “这里基坑支护要加密”“那边模板可优化”,是他输出最多的安全密码。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山城雾气,他已经完成了雷打不动的晨课——巡查全部施工现场。这个习惯他保持多年,被他视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安全法则。 晨巡结束前,他总会蹲在临时洗车区,用高压水枪冲洗沾满泥浆的工程靴。动作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温柔——“鞋底干净了,进办公室才不会弄脏刚拖的地”。此刻,朝阳终于越过四面山,为他戴着安全帽的侧影描上金边,也照亮了工地围挡上那行标语:“讲安全不分你我,查隐患不留死角”。他就是江津项目生产经理李汶宴。 10时许,重庆江津区室外温度已高达38℃,江津项目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完成晨巡返回项目部的李汶宴在路过与职工餐厅仅一墙之隔的餐饮店时,敏锐捕捉到灶台上飘起的阵阵灰烟。 “那不是油烟!”他一个箭步冲上前,透过玻璃门看见灶台上蹿起的火舌,正迅速地与洒落的菜油融合。“当时看到那团火光,我的心跳都慢了半拍。”事后回忆时,这位40岁的四川汉子仍心有余悸。“最关键的是餐饮店上方就是一整栋的公寓楼,要是真的燃起来后果不敢想象。” 火场中的40秒浓缩了李汶宴16年的职业积淀。在发现火苗后,时间在此刻被压缩成电影镜头:他迅速折返至项目部的职工餐厅,扛出2个干粉灭火器,动作一气呵成,整个过程用时40秒,等到项目部的同事提着灭火器赶来帮忙时,火势已基本被他成功控制了。 “他就像‘人形消防栓’”参与救援的厨师老黄比划着,“那干粉喷得跟下雪似的,出来时我们都认不出来了。”目击者安全员杨柳春描述道:“整个人被灭火器喷出的干粉包裹着,头发、眉毛全白了,活脱脱一个‘圣诞老人’,但手里拿的不是礼物袋而是灭火器。” 这个举动看似偶然,其实藏着必然。他的手机里存满危险作业方案、主动加练消防技能、参与过2022年重庆山火救援的经历,铸就了教科书般的应急能力。 这场意外成为项目部最好的安全教育课。事后,项目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邀请重庆市利民消防宣传中心教官到项目部为全体职工培训遇到火灾后如何自救、如何施救、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消防设备。同时,项目部对办公区域、施工现场展开消防安全自查自纠,建立“十分钟应急圈”,年轻员工自发成立“圣诞老人安全志愿队”。“现在大家见到他都喊‘圣诞老李’,”项目安全总监笑着说:“这个称号承载着整个团队的敬意。” “哪有什么圣诞老人,”在救援结束后,李汶宴拍打着工装上的干粉痕迹笑道,“不过是普通人穿上了责任的‘红棉袄’。”此刻,阳光照在他尚未洗净的白色鬓角上,宛如冬日里未化的雪。 正如他常说的:“工地不仅是混凝土的混合物,更是责任的化合物。”阳光下,那个顶着“白发”的身影仍在巡检,安全帽反射的光斑,像是给施工现场戴上的一枚平安符。(责任编辑 黄琪) 灭火后的李汶宴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