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的雾与暖 |
|
|
|
|
立冬以后的风是带着水汽来的,裹着长江的潮意,漫过朝天门的码头,悄悄漫进山城的褶皱里。清晨推开窗,往日清晰可见的山脉轮廓已隐在乳白的雾中,只余下黄桷树的枝桠在雾里勾勒着模糊的线条,像极了明信片上晕开的墨痕。 重庆的冬,从不似北方那般,寒意如利刃般骤然降临,而是雾,先一步在这座城市铺陈开来,似一层轻柔的纱幔,缓缓笼罩着山城。街道上,雾如调皮的精灵,顺着街巷的缝隙穿梭,沾在树叶上,凝成细小的水珠,在微光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街边,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手中捧着搪瓷缸,里面的沱茶正冒着腾腾热气,那热气与雾缠绵在一起,在城市的角落里氤氲出几分温馨的烟火气。他们轻声谈论着昨夜江面上的船鸣,说立冬后江水仿佛消瘦了几分,货船过嘉陵江大桥时,吃水线比夏天浅了整整两尺,言语间满是对这座城市细致入微的感知。 沿着石板路往老街漫步,雾渐渐变得稀薄了些。转角处的老茶馆还未打烊,竹椅竹桌在雾中泛着温润的光,仿佛被岁月精心打磨过。老板手持长嘴壶,动作娴熟地掺着茶,那清脆的声响穿过雾层,与远处轻轨穿隧道的轰鸣交织在一起,一静一动,奏响了一曲独特的山城交响乐。墙根下,几位老人正细心地翻晒着今年新收的柑橘皮,金黄的果皮在雾色里显得格外鲜亮,宛如点点繁星洒落人间。空气中,陈皮的清香与火锅馆飘来的牛油香相互交融,山城的冬,连味道都是这般温热而醇厚,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 当雾散去一些,长江对岸的红岩纪念馆便清晰地映入眼帘。青灰色的建筑在初冬的天光里静静矗立,庄严肃穆,与江面上缓缓驶过的货船构成一幅动静相济的绝美画卷。曾听当地老人讲,立冬后的雾最是眷顾这片土地,当年红岩的志士们便是借着这如梦如幻的雾色传递消息,在黑暗中坚守着希望与信仰。如今,雾依旧每年如期而至,如同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陪伴着这座城市。只是,江面上的船换了模样,石板路上的人也换了一批又一批,唯有雾中的那份暖意,还和当年一样真切,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那些温暖的故事从未走远。 项目部的食堂飘来萝卜炖排骨的香气时,雾已经漫过了远处连绵的山峦,将整个山城都包裹其中。这香气,如同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撩拨着人们的味蕾,也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立冬后的山城,雾里藏着无尽的暖,那暖,是老人围坐时的欢声笑语,是茶馆里的悠悠茶香,是红岩精神传承的坚定力量。而这暖里,又裹着我深深的盼,盼着线路贯通的那一天,山城能以更加便捷的姿态拥抱世界;盼着更多人能在雾中读懂这座城的温柔与坚韧,如同读懂那些藏在雾色里的故事,让这份温暖与力量,在岁月长河中永远流淌,始终温热。 |
|
|
|
|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