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身边事】“佳”迹 |
|
|
|
|
“一线躬行十六载,寸心坚守千百日。” 暮色中的南京,细雨如丝,裹挟着江南独有的温润气息,悄然叩开了文佳记忆的闸门。——十六年前,金沙江边的风吹得更烈,裹挟着滔滔江水的凛冽与不羁,将一个刚走出校门的房建专业学生,淬炼成了如今扎根一线的“基建多面手”。 “干工程就像守金沙江,得有股奔着目标不松劲的劲。”文佳望着工地上的灯火闪烁,眼角漾开细密的笑纹,一点一线、一米一尺,都得见真章…… 逐浪金沙:水电情怀里的“拓荒者” 观音岩电站的金沙江水,是文佳基建人生的“第一课”。 数十台挖机轰鸣挥臂,运渣车沿着江岸排成长龙,导流明渠的轮廓日渐壮阔。 “这哪儿是工地啊,简直是‘水电战场’!”刚来到现场文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可当他翻开水工专业的施工蓝图,却为一个小小的符号犯难了。 “房建都讲正负零,哪有写EL的啊。”文佳至今记得第一次跟着师傅去现场的场景,师傅指着开挖面的红漆标记说:“记牢了,这高程、桩号就是工程的‘坐标’,得把它们刻在脑子里,才能管好现场。” 那天起,文佳的口袋里多了个小本子,白天跟着师傅跑,把听到的、看到的都记下来;晚上回到江边的宿舍,就着台灯翻水工书籍,把陌生的符号一个个“啃”明白,把专业术语牢记于心。 “水电工地的日子单调吗?”师傅随口问到。 文佳摇摇头:“很丰富嘛!土建的师傅教我看开挖面,机械分局的前辈带我认设备,基础处理的同事跟我讲灌浆工艺,各个专业的人都愿意教,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了。” “小伙子,有这股钻劲,啥学不会?”师傅拍着他的肩膀笑着。后来文佳兼任项目部团总支书记,带着100多名团员青年开展“青春建功岗”。 “当时就想着,大家一起干,不仅要把电站建好,还要让年轻人都能学到东西。” 文佳给新同事分享技术要领,带领团员青年去现场拖电缆干杂活,江风里的吼声、工地上的号子,成了青春里最响亮的背景音。 “现在想起观音岩,最先冒出来的不是辛苦,是看到大坝慢慢‘长’起来的欢喜——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工作能跟‘宏大’两个字挂钩。”而这份“宏大”的初心,伴随着文佳在新的战场上继续前行。 文佳在现场与技术人员交流 建功地铁:站场攻坚中的“转型记” 2013年,文佳转战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项目——公司转型升级首个在属地的地铁项目,领导把前期协调的担子压给了他。 “刚从水电工地回来,我差点‘水土不服’。”文佳笑着回忆。 水电工地画一块地就能干,可市政施工完全不一样,拆一棵小树要跟园林部门沟通,放几个锥形桶得跟交警报备,施工声音大了点,居民的投诉电话就打来了…… “当时真有点慌,怕干不好影响项目。”他拉着部门同事去成都其他在建地铁项目“取经”。 对方的协调主管跟他说:“市政协调不是‘硬闯’,是‘共情’——得站在管理部门、居民的角度想,他们担心啥,你就解决啥。” 这句话点醒了文佳,三年下来,他的手机里多出了几百个电话号码,微信里攒下了一堆“工作好友”。 “最大的收获?”文佳想了想,“是学会了‘沉下心’。以前在水电工地靠‘冲劲’,现在搞市政得靠‘韧劲’,遇到堵点别慌,一步步拆,总能解决。” 真正的考验在成都地铁18号线。项目地处成都中轴线天府大道,承建车站毗邻四川省电视台、地铁大厦、环球中心等,交通要道、关注度高、施工外围环境复杂,停水停电迁改管线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我们协调6人组采用了分专业、分特长、AB角互补等策略,因人分任务、因任务调节,大家优劣互补,逐个攻破各类管线迁改堵点,完成了成都地铁18号线建设中首个不停输带压迁改不明压力管道,并结合工程实例编写了《前期工作手册》”文佳介绍到。 后来,利用在管线迁改中积累的经验,文佳又牵头完成了郑州地铁集束式迁改保护跨基坑多类型管线(道)、南京地铁深埋地管道低扰动截断废除以及反向拔除DN600次高压燃气钢管等非常规作业。 “管线这块,还是佳哥办法多!”成了同事们的共识。 2017年夏天,文佳被派去洛阳地铁支援前期工作,短短两个月,带领协调团队完成了交通疏解、管线迁改落地、两万多棵树木开始移栽…… 相邻标段的同事称赞道:“你们这‘七局速度’,真厉害!” “这速度,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咱们七局的传统就是雷厉风行,讲执行力。”文佳笑着回应。 精工筑梦:鲁班奖背后的“守夜人” 2020年国庆前夕,文佳调到南京宁句项目,负责百水桥站的施工生产。谁也没想到,“最后一个到项目部”的人,成了“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宁句项目的建设刷新了南京地铁建设速度,从开工到通车仅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 随着投标以及新中地铁项目需要,宁句项目人员开始大量调离。文佳带着几个人留守,负责竣工验收,还要负责2站3区间各个点的质量提升,以及涉及地方的各种管线落规、场地退围、林地恢复等事宜。 “仅有的几个人,此时显得捉襟见肘,大家经常是白天在外跑业务,晚上一起加班写资料。”文佳感慨道,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工程前面都干得很好,不能因我们几个人收尾影响了整体创优,‘鲁班奖’的争取,不能差最后一步。” 通车后的质量提升难上加难。车站已经运营,要进去查看必须走严格的“请销点”手续,一来手续繁琐给点又少,二则有效时间极有限。 “我们想了个办法,一次请点解决两个专业的问题,最大限度利用好时间,确保质量提升工作快速有序。” 文佳与安装工区同事同时请点、同时作业,凌晨的车站与隧道中,穿梭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数月间,召开了几十场提升专题会,现场逐一排查。后期项目撤场,文佳仍频繁往返于江北新项目与江南之间处理事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12月,宁句项目获得了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收获公司轨道交通建设领域首座“小金人”! “你看,咱们的坚守没白费。”当文佳得知这一消息时,眼中泛起了细碎的光,他深吸一口气,语气中带着坚定。 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S6号线百水桥站1号出入口 逆袭开新:奋斗底色里的“加速度” 南京地铁11号线浦东路站,是文佳十六年里又一个“硬仗”。受建设方案影响,这个站是标段9个站点里最晚开工的,开工时其他站点均在大干快上阶段,有的车站已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佳哥,咱们晚开工这么久,还能追上吗?”一位年轻技术员看着进度表,满脸焦虑。 “追!起步晚了咋们后程发力!优化施工组织,调整流水节奏,找到车站生产协调最佳契合点,一切皆有可能!”文佳把团队召集到一起说到。 开工即决战,文佳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时间给争回来。 2024年1月,浦东路站完成地下连续墙施工;6月,主体二期基坑开挖;2025年7月,车站附属结构封顶——仅用1年半时间,文佳带领团队完成了车站土建结构施工,从标段“倒数第一”逆袭成“第一”! “佳哥,咱们真的做到了!”年轻技术员激动地说。 文佳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看,‘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口号,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而这份“超越”精神,也延续到了他的学习赛道。 一个普通的周六下午,文佳刚从总包部开完例会,便驱车赶往机场,参加次日的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 “3000多公里路程,30多小时赶考,最后一科,必须全力以赴!”文佳回忆起那次考试,细节依旧清晰。 6个小时的大设计,出考场时已是夜幕,手机恰巧响起,电话那头传来儿子稚嫩的声音:“爸爸我想你回来。” “睡着了爸爸就回来了,要听妈妈的话哦。老婆你也要顾好自己。”挂了电话,便匆匆踏上返程的飞机。 坐在飞机上,文佳翻出相册里一家三口在海边的合影:儿子张开肉乎乎小双手,妻子依偎着他笑得灿烂,海浪在身后翻涌…… 文佳一家三口合影 从“建造师”到“建筑师”,文佳追逐的从来不是证书,而是想给儿子做个“能造工程、也能造梦想”的爸爸,想让妻子知道,那些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奔波,都是为了把家的未来,筑得更稳、更暖。 16年,是从小学到大学的青涩退场; 16年,是从七局新人到能扛项目的历程蜕变。 时光叠着时光,文佳脚下的路,新的故事仍在生长…… |
|
|
|
|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