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60年】“老黄”忆当年

发布日期:2025-10-28    信息来源:星宇物业   作者:黄莺   字号:[ ]

一九六六年五月三日,从四川犍为一个小乡镇走来一位十八岁少年,他初中文化,个子不高,身形偏瘦,肩上斜挎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脚穿一双干净却打了补丁的布鞋,这位少年是谁?他就是我爸“老黄”,当然那个时候的他还是“小黄”。

“老黄”何许人也?他姓黄,名斗荣,是土生土长的犍为县清溪镇人,也就是现在远近闻名的“茉莉花之乡”。

那时,为了响应国家三线建设,专门从“河南省三门峡黄河水利水电枢纽局”,抽调了一批河南籍师傅们来四川工作,发扬“传帮带”的传统工作模式,把从当地新招来的年轻人培养起来,尽快熟悉工作流程,以老带新,迅速在各个部门独当一面,“老黄”就是这个时候与水电七局结的缘。

瘦瘦小小的他,可干劲十足,凭借初中学历,被分配到机械四处空压机班,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那时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极差,每天早出晚归,半个月休一天,道路上全是厚厚的淤泥,一脚下去直没小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身上的工作服从来都没有干过,脚上的胶鞋把脚沤得发白。工地上没有理发店、没有洗澡房、更没有小卖部,“老黄”没有洗脸盆、没有洗脚盆,也没有饭盒,只有下狠心新买的小毛巾和小土碗,一张小毛巾洗脸洗脚带洗澡一站式解决,一双筷子还长短不一,就这条件,“老黄”还嫌干的太少。

辛苦一月下来,拿着十八元工资,数了又数、看了又看,生怕少数一张,尽管那时的钞票最大面额只有十元,可“老黄”心里还是乐开了花,连流进嘴里的汗水都是甜的。

刚刚参加工作的“老黄”什么都不懂,连最基本的电流表、电压表都不能正确读数,更别提操作机器了。

针对新员工的具体情况,单位上专门聘请了一位大学学历的机械工程师给新员工上课,“老黄”羡慕得不得了,说有知识就是不一样,工作中遇到的机械故障人家一分析就知道哪儿出了问题该怎么解决,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

“老黄”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着故障排除法、机械构造、实用小技巧等,每次上手操作小测试,“老黄”动作规范,要点掌握准确,总是受到表扬。

“老黄”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好好学好好干,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只可惜那本已经泛黄的宝贝笔记本,一九九二年搬家时不小心弄掉了,现在提起来他都还是满眼的遗憾。

“老黄”脾气沉稳温和,做事不慌不忙,可有一次他是真的慌了。

那是一九八一年,听“老黄”说,那时天冷还在穿秋裤,天还没亮他就坐在用东风车改装的上下班车去龚嘴电站上班。

为了保障工程进度,专门请了一位从上海来的专业潜水员——也就是现在说的“蛙人”——清理导流洞里的水下杂物,“老黄”所在的空压机班组抽调精兵强将分成两个小组,负责蛙人每天八小时的工作送氧补给。

有一天中午,快到吃饭的时间,“老黄”值守现场,同事刚去吃饭。就在一瞬间,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电压表、电流表出现异常指针全部归零,发动机声音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老黄”立马起身,冲到机器跟前查看情况,此刻水面上立刻冒出大泡,水下蛙人的氧气供应停止了工作,蛙人在水下五十米处有生命危险!

那时的机械设备还没有电脑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暂时还不能查出原因,说时迟那时快,“老黄”来不及向值班领导汇报来不及与同事沟通,果断启用备用设备,拉闸、转换、启动,一气呵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证水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启动备用设备的这十几秒钟,“老黄”说这是他这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心急如焚的他焦急地守候着,脑门上、身上、手上渗出了汗珠。水下蛙人突然没了氧气补给,在不明确原因的情况下,蛙人冒着得“水压病”的风险一一在水压巨大的情况下强行出水,全身血管不适应水压差而造成的不可逆转的血管变形及身体损伤——强行浮出水面。这个危急时刻,同事吃了饭回来发现了这一突发情况,两人快速商量,分工明确,“老黄”熟悉情况值守阵地,同事马上用老式手摇电话向领导汇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时间就是生命”在这一刻具象化。指挥部得到了消息,马上派出应急指挥车赶往现场,同时联系成都的救援直升机随时待命,听候通知,把受重伤的水下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上海,接受高压氧舱治疗。现场这边,“老黄”和同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对故障原因进行了排查,明确了故障原因是“空压机与潜水员氧气管连接处密封胶圈老化脱落”并做好了事故原因记录。

此次事故调查及事故原因的认定快速准确,得到了领导的认可,领导明确表示,这次事故属于易损部件偶发性故障,值班工作人员处理得当,不属于责任事故。

也就是说“老黄”这个小组及团队不需要承担责任或惩罚,且不影响工资奖金的发放。可“老黄”的心里却总是特别自责和内疚,认为是自己的工作失误。家里人到现在还时不时地劝他,在当时设备简陋的情况下能处理成那样已经很好了,可他却一声不吭,默默把工作期间得到的所有荣誉证书统统锁进柜子里,也把他对工作的热爱锁进了心里。

后来听说那个潜水员回到上海治疗后恢复得还不错,生活可以自理,就是不能再从事水下作业和重体力劳动了。每次一提到这,“老黄”总是一言不发。

看着日渐老去,头发斑白的“老黄”,听着他津津有味地讲述独属他那个年代的往事,和现在一比,“老黄”的价值感幸福感爆棚,他说现在家里的电器应有尽有,有房有车,逛公园去旅游,做饭洗澡用燃气又安全又方便,终于不再用蜂窝煤烧水提桶洗澡了,每月还有退休金,以前想都不敢想,知足了,知足了。老一辈水电七局人能吃苦能战斗肯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如今,水电七局迎来成立六十年,“老黄”老了,而我这个“小黄”也快变成“老黄”了,我要努力认真踏实地工作,共同见证水电七局的七十年、八十年……

年轻时的黄斗荣(右)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